新 聞 中 心
News Center 我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,千千萬萬的普通人中的一個,沒有富有的身家,也沒有讓人羨慕的職位。但是,知足常樂啊,平平淡淡才是真,現(xiàn)在我退休了,賦閑在家,每每想起這匆匆過去的數(shù)十年,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光陰里經(jīng)歷的世事變遷人情冷暖,有些已經(jīng)淡忘或者模糊,而有些,隨著時間的流淌,在記憶中反倒越來越清晰了。
一、風雨滄桑
安徽馬鞍山是我的出生地,這里是丘陵地區(qū),解放前人煙稀少,土地荒蕪,開墾了的土地也易旱易澇。沒有農業(yè)科學技術,生產力低下,農作物收成極低,如遇到自然災害,大面積莊稼顆粒無收,加上封建官吏的壓迫和地主老財?shù)膭兿?,成年累月老百姓食不充饑,衣不遮體,又缺醫(yī)少藥,兒童夭折,成人命短,正是:滿目焦土,處處墳塋。1947年9月的某一天我出生在這里的一個普通鄉(xiāng)村。
我出生的那一年,家里有9口人:爺爺、奶奶、爸爸、媽媽、叔叔、嬸嬸、姑姑、姐姐,還有我。爺爺是個木匠,他從年輕時直到年老,都以做木匠為生,他擅長做犁、耙、耖等農具,尤其是他做的犁,用的人握得穩(wěn),易于耕作,深淺自如。附近幾個村子的人家都請他去干活。他的個性就是不說話,三天也不說一句話,人稱老木頭。奶奶是當涂江心洲人,9歲被送到周家當童養(yǎng)媳,18歲與爺爺成親,她一輩子奔走勞碌,性格剛正不阿,對外得理不饒人,對內說一不二,有奶奶在,誰也不敢欺負我們家。爸爸是個頭腦簡單,四肢發(fā)達的人,說嚴重一點就是有點智障,不過干農活也不比別人差,白天下地干活,晚上捕魚撈蝦,每天晚上總是深夜才回家,從不叫一聲累,不說一句苦。他為了養(yǎng)活眾多兒女,再苦再累也無怨無悔,最后終因積勞成疾,52歲與世長辭。媽媽是江蘇江寧陸郎人,她一輩子勞作,勤儉持家。叔叔23歲因病去世,他雖已婚,但無后。姑姑17歲嫁到附近村子張底張家。姐姐11歲那一年,因病,她去了,幾個人為她送行,我曉得姐姐不回來了,我哭得好傷心,連著喊:“姐姐,姐姐!”直到現(xiàn)在,我還懷念她。我清晰的記得,有一次她帶著我出去挖豬草,回到家門口,發(fā)現(xiàn)鑰匙丟了,我們好著急,等媽媽回來了,砸了鎖,才進了家。